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回不去的80,90后 > 2.5建设家买电视过春节

2.5建设家买电视过春节(1 / 1)

时间很快来到了1990年,分产到户的政策已经实行了多年,经过辛苦的劳动,村上人民收入也在增加,庄上已经有几家买了电视,慢慢的,慢慢的,来陈大爷看电视的人,变的越来越少了。在经过了几年的收成和县城务工,何建设家也有了一些积蓄,于是何建设和何芳琴商量后,决定也买一台电视回来。这天是腊月初五,天空中飘着一些雪花,有道是,过了腊八就是年,零星的鞭炮从远处间歇的传来,此时,空气中已经弥漫着过年的气息。老大和老二也都放假在家,他们都在期盼着爸爸回来的身影,因为,早上何建设已经告诉他们,今天到县城买电视回来。终于,一个车后带着大纸箱的熟悉的身影出现了。“爸爸,回来了”几个孩子激动的喊起来。何建设回到家后,打开纸箱,一个崭新的电视机,映入了孩子们的眼帘。近距离这么一看,还有点奇怪,大大的屁股,屁股后还带着天线头,并且电视机的屏幕还是凸出来的,电视面板的右侧,还有三个可以旋转的按钮,这个是用来换台和调节声音的。家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居,也没有专用的电视柜,电视机拿出来以后,只能放在何建设结婚的时候,大哥韩建国给配置的衣柜上,这样电视就放的比较高,除了老大安居外,其他几个孩子,都需要垫着凳子,才能摸到电视机,也因此,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家里电视换台,调声音的任务,都落在了老大安居身上。此时,电视台正在热播的是《上海滩》,由周润发、赵雅芝、吕良伟领衔主演,黑色风衣,白色围巾,一顶绅士帽,一脸迷人的微笑,这是周润发版许文强留给观众最经典的记忆形象。在那个社会还不是很安定的年代,周润发从底层奋斗成叱咤风云的上海滩大佬的故事,深深的影响了那个年代的年轻人。许多人都期待能像周润发一样成为一个传说中的人物。乐业,在看了这个电视剧以后,也身受影响。他觉得要想成为像许文强那样的人物,必须要有一把属于自己的枪,于是,他就开始了自己的造枪之旅——何乐业要做的枪,是当时小朋友们都非常流行的huocaiqiang。他找来一段很硬的钢条,让爷爷用老虎钳给折成枪体的形状,又用剩下的钢条弯成一个扳机的形状和一个顶针,就这样枪的框架就完成了。随后,他找来一段家里自行车废弃的链条,拆掉后,组合在枪体上。然后再用皮筋把顶针,链条,枪体绑牢。于是,自制的玩具枪就完工了。乐业迫不及待的要去试试他的杰作,他偷偷的从灶台旁边的放火材的洞里拿了两盒火柴。把火柴黑色的头剥掉,放在链条的洞里,扣动扳机,顶针一滑,碰,一声枪响,果然不错。乐业终于有了自己的玩具,别提多高兴,天天随身携带,每个男孩子的心里都梦想着有一把属于自己的枪。他也将要用这把枪来迎接80后童年中最珍贵回忆——春节。那个时候春节是80后的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当时的经济贫困,经济条件不好,所以一年到头来,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有好吃的,在北方大年三十的时候,要吃饺子,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会包饺子来吃,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和面,擀皮,包饺子,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那个时候,平时吃不到的一些肉,也会出现在餐桌上。吃完了团圆饺子,接下来就是要发压岁钱的时候了,压岁钱被红纸包着,寓意着平平安安,这个时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时刻,因为那个时候的经济条件不好,而且那个时候的钱也是非常值钱的,而且小孩子在那个时候几乎没有什么零花钱,所以发压岁钱的时候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领完了压岁钱,小孩子们有的就会去放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音为过年添加了更加浓厚的气氛。而这边,进了腊月天天赶大集,当时进入腊月份的时候大人开始准备年货,在腊八节之后开始有大集,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大集是什么概念了。那个时期恨不得整个街巷都是集,从头看不到尾,买东西的一排又一排,都十分的繁忙。而赶集的人可以说是人山人海,如果有密集恐惧症的人根本就不敢去赶集,人实在太多了,小孩子如果不注意紧跟着大人,都可能被人流挤丢。街上的东西琳琅满目,各种肉类,水果,最吸引眼球的就是摆在路两旁红艳艳的年画,福字,对联。虽然东西没有现在丰富,不过依然足够人们的需求,因为当时的人们没有那么高的要求。最吸引小孩儿的莫过于鞭炮,会缠着大人哭闹着买,尤其是男孩儿们,对于鞭炮的喜爱甚至超过了美食,大人们会拿着丝袋装购买好的年货。何建设也已经连续多天到集市把过年需要的所有的东西都买了回来。眼看就到腊月二十三了,何芳琴和奶奶要开始把买回来的东西进行整理,以备过年的时候可以直接用,春节家家必买的食材就是猪肉,有了猪肉才好像有年的味道。过年了,要么是自家杀猪,要么是去集市上买,猪肉可以用来包饺子,也可以做其他菜肴。记忆里还有最难忘的,就是要多割几斤肉,到了年关的前几天要提着送给爷爷、奶奶,以表达对爷爷、奶奶的孝敬之意。还有猪头,何芳琴要把买回来的猪头,用镊子把毛一根一根的夹掉,然后再在火烧烤下,烤完后,确保没有了毛渣,然后用刀劈开,放在锅里煮;弄好了猪头,然后又把买回来的牛肉,猪肉,羊肉,切好理好,放在锅里煮熟,煮了一天,快要烂烀的时候,她就用筷子挑些出来,让兄妹几个都过来尝尝,看有没有盐,烀的烂不烂,让孩子们提前感受下过年大块吃肉的快乐,孩子们平时没见过这么多肉,那吃的真是不亦乐乎。这天,一整天,整个家里都飘着肉香,这样的美好场景,也只有在当时过年的时候可以体验。腊月二十四也扫房子,何芳琴要在这一天,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包括屋顶的蜘蛛网,都要清理掉,要在这天让房子焕然一新。扫好了房子以后,就要开始,拆洗衣服和被单。那时候,80后的家里几乎都还没有洗衣机,衣服和拆洗的床单被褥全是手洗,洗完被单和大件衣物后,为了能尽快的晾干,妈妈叫来两个孩子两个人一块才拧,把衣服拧的紧紧的,不能滴水,才能干的更快。腊月二十五一般会磨豆腐,在农村,豆腐是一道主菜,好吃又实惠,还营养丰富,所以家家户户过年都要准备上一些,然后泡在盐水里冻起来。但是磨豆腐这个活比较多,需要几家一起合作,这样干的就比较快,每当此时何芳琴就找到高翠兰、刘小娥、吴素梅和孙芸和隔壁的陈大爷一家,然后几家人一起磨就开始了忙碌了一天。做豆腐是很辛苦的,尤其是做豆腐用的水,不能用井水,只能用村里露天水坑里的水。磨好豆浆后,过滤好的豆浆再加上水,倒进锅里,烧开,再把锅里的豆浆舀到一个大瓮里。往这个烧开的豆浆里点上那么一点卤水,然后静置一段时间,就会凝结成块,豆腐脑那个样子。技术的关键,就在于卤水量的多少,放得多了,豆腐就老了,发硬,放得少了,就太嫩,太软,但适合做豆腐脑。但是要做豆腐,就是不软不硬最好。把好的豆腐脑倒进一个装有纱布的豆腐床子上,用纱布包好,然后上面放上木板,木板上面再放上石头或者砖头,压上一晚上,第二天就成型了。在这两天,心思缜密的何芳琴,会叫来四个孩子,给他们几毛钱,让他们去把头给剃了,因为过了春节,正月里面不能剃头,因为一直有一个说法说“正月剪头死舅舅”。该习俗起源于1644年清廷颁布剃发令的前后。正月剪头死舅舅是属于误传。不剪头的含义是“思旧”,这是从明末清初开始流传的风俗。当时,清朝命令所有国民必须剪发,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能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由谐音讹传为“死舅”,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一直流传到至今。紧接着后面的几天,就是过年的重头戏,蒸馒头。蒸馒头也是几家合作一起,因为每家都需要蒸很多,今天先给隔壁陈大爷蒸,然后再给高翠兰等几家蒸,最后是何芳琴家。这样轮换着蒸,不仅能体验聊天的乐趣,还能感受过年的气氛。眼看就来到了大年二十九,开始准备春联了,那时候的农村的对联很少有买的,都是拿着红纸找村子里有文化会写毛笔字的人去手写几副,同时还要写祭神的帖子,什么全神、天地、南海、财神之位。而这天,何芳琴还会把锅里倒上花生油或菜籽油,然后用树枝、秸秆把火升起来,锅里能炸的东西太多了,油条,小果,丸子、豆腐、麻花、糖糕等应有尽有,每年都会炸一大篮子,够吃十天半月的,就是为了春节期间方便食用。这些炸完后,何芳琴还会把自己地里种的花生拿出来把锅里放进沙子,翻炒成炒花生。然后再连同赶集买的瓜子、糖、核桃和柿饼,过年的零食就准备齐了。终于等到了大年三十除夕这天,很多时候的大年三十早上一睁眼,就能感觉到外面雪白雪白的,就好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昨天晚上在安居他们入睡的时候,半夜就开始下起了雪。没有雪的春节,是没有灵魂的。看到雪,孩子们会更加的高兴,赶紧的穿好过年的新衣服,跟着何建设一起,用自己做的浆糊,把红彤彤的春联贴在门上。何芳琴和奶奶把前几天准备好的菜,再次进行二次加工,在经过了一天的忙碌。满满当当的一大桌子菜,摆在了面前。大家实在按奈不住高兴的心情,一起高高的举起杯子,来庆贺这美好的春节,大人们喝酒,小孩子也能在这天破天荒的喝到不同颜色的饮料。而此时,电视机里,赵忠祥和倪萍磁性十足的声音也在耳边响起“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春节好。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在这阖家团圆的时刻,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把精彩的春节晚会奉献给大家。在这里,我们给大家拜年啦”,这熟悉亲切的声音,将过年推向了高潮。何建设一大家子吃完饭后,一起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花生瓜子,一边看喜庆的春节晚会,热热闹闹的。而这年春节晚会更是异常的精彩,宋祖英与黄宏首次登上春晚舞台,后续的二十多年春晚舞台都有他们的身影。本山大叔也是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从此一位长着猪腰子脸,带着黑色鸭舌帽的大叔,每年都为80后的春节家带来欢笑。每年的春节晚会,80后们都要等着这位大叔的小品表演完以后,才去睡觉,这也成为80后最美好的回忆。此后二十年本山大叔成为春晚最受欢迎的演员之一,那一年国家领导人还亲自到现场给观众送来新春的祝福。节目最后是何谷一的《难忘今宵》,作为每年春节联欢晚会结束时的必唱曲目,这首歌不知陪伴多少人度过了守岁的夜晚,似乎不听完这首歌不算过完大年三十,《难忘今宵》成为春晚38年唯一一个贯穿始终的节目,《难忘今宵》更是成了时代的记忆。有人说,80年代的春节和其他年代相比,最有烟火气,也最热闹,因为之前的春节像是在干革命,之后的春节年味又越来越淡,只有80年代,才有传统意义上的年味儿,让人回味无穷。过了年,来到了正月初二。正月初二去走亲亲,习俗由来已久,在那时交通落后闭塞的乡村,过节走亲戚串门,是七大姑八大姨们难得见面的机会,也是亲戚们维持亲密关系的纽带。浓郁的乡土人情,年味十足的正月初二走亲戚,是家家户户头等大事。去姥姥家,大爷家,舅舅家的孩子们早就盼着,姥姥的几块糖,舅舅的皮弹弓;回娘家的女儿则心情澎湃,虽然娘家依旧清贫,但家乡永远是“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那份美丽。那个时候村里还有这样的风俗,大年初五是不串亲戚的,初五是“破五儿”。也就是去串亲戚会把一些不吉利、晦气的东西带给亲戚家,如若一年里有个大事小事,追究起来,那可是有个说道呢。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陋习却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在过完年后的这几天,男孩子们乐坏了,有了压岁钱,他们买的最多的就是炮仗,他们把买来的鞭炮,放在雪里,放在烂泥里,有的调皮的甚至放在牛屎堆上点燃爆炸。有的时候,看到谁家放过鞭炮以后,还会跑过去捡一些没有炸开的鞭炮,然后再第二次点燃。就这样,所有的人都欢欢乐乐的一直过到正月十五,正月十五的早晨,奶奶会准备好元宵,通常是黑芝麻馅和五仁馅的。大人们喜欢吃煮的,孩子们则喜欢吃炸的。随着外面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起,奶奶也把汤圆做好了,元宵毕竟是糯米粉做的,又粘还有劲道。十五中午的正餐是跟除夕一样丰盛的,有时候是十个菜,有时候十二个,总之是要双数的。鸡和鱼是必备的肉菜,寓意大吉大利,年年有余。元宵节又称灯节。有一则传说讲得很具体。据说远古时,天上有只神鹅降落人间,不巧被一猎人射伤,惹得玉皇大帝火起,下旨准备在正月十五日派天兵天将去人间放火,烧毁全部牲畜财产。天宫中有位善良的仙女,冒险下凡通风报信。人们想出对策,在正月十五前后,家家门前挂上红灯,同时放火花、火炮,做出起火样子,哄骗玉帝,果然奏效,以后,就形成了灯节。人们欢度灯节,是为了迎丰收,庆太平。所以,元宵节还有个必备的玩具就是灯笼,小时候买过皱纹纸样的灯笼,或是圆球状,或是贴上五官变成小动物。爷爷还给我做过一个手工的灯笼,竹子的骨架,红色的布面。爷爷修理了一下,在里面装了一个蜡烛,配了一根棍,可以用手提着。晚上,出去放烟花,就拎着灯笼去,觉得特别神气。农村举行迎灯游行,俗称“行灯”。晚饭后,孩子们带着自己的灯陆陆续续从家里出来,提着的、举着的、拖着的……方灯、鼓灯、西瓜灯、萝卜灯、兔子灯、荷花灯、金鱼灯、五角星灯……到处是移动的灯火,像人间的银河。城里更加热闹,每当这个时候,何建设就会带着四个孩子一起进城看花灯,店铺挂上了大红色宫灯或一串串小灯笼,沿街扎满竹架松棚,松棚上缀挂各种彩灯,火树银花,五光十色,灯火通明,灿若白昼。整条街喜气洋洋,游人如织。街上男男女女,人山人海,热闹非常。除了玩灯观灯,后来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等内容。舞龙灯的同时,挑花担、打莲湘,河蚌女精等穿梭其间。龙灯所到,欢声雷动,游人蚁集。一项项娱乐将年气引向了高潮,城乡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里。猜灯谜也是元宵节期间一项喜闻乐见的活动。店铺门前纱灯高悬,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射中者即奉送本店出售的商品。这一促销活动,引得店铺门庭若市。过了正月十八日,灯节就算结束了,年也真的过完了,所谓“元宵三日后,各事都照旧。”

大多数出外谋生的人最迟正月二十就动身了。店家也完全恢复了营业,谓之“大开门”。还有的人家把门窗上的挂络撕下来,意思是年已过去,“没得心思想了”,该忙营生了。而就在正月十八这天,孩子们的寒假也结束了,也都都开始了上学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重金求子上错床,美女总裁赖上我 与舔狗的不解之缘 兽魂是蝌蚪?我反手召唤神龙! 妖孽强龙 无维者 离婚后,我成了前妻高攀不起的神 傲世医仙 我的28岁傲娇女总裁 神豪系统:恋爱十倍返现 金蓄源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