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 第174章 熬硝千日

第174章 熬硝千日(1 / 1)

众人抵达孟县后仍然不停留,继续雇上几辆四轮大车连夜赶往怀庆。  晚上难免打个瞌睡,同车女眷们不大方便,好在县城还有豪华马车可租,里面配备的暖水壶、搪瓷马桶等一应俱全。  要不是带卧铺版的车只有一辆,沈廷扬肯定会掏钱请大伙儿雨露均沾。一堆大人物在眼前,此时不巴结更待何时?  一路奔波劳苦略去不提,天明时分抵达怀庆后众人暂且分别。张养默仅仅洗了把脸就匆匆前去觐见大统领。  此时李自成也在忙碌着。  大顺股肱之臣们齐聚一堂,聆听大统领训示。  “地方防务情况怎么样?”

李满天抢先道:“山西这边戍卫军已编制五个营,兵额虽不满,但是防守没太大问题。只有运城那边稍微空虚,中条山里只驻扎了一哨,要是明军大举来攻,盐池怕是保不住。”

食盐问题不用担心,随便长芦盐、淮盐等等运进来大明都封锁不住,无非价格高一些罢了。而且现在拿下了辽东,投个一二万银子改造下营口盐场,每天产的精盐足够供应两百万人消耗。再说运城解州产的盐不大好,提纯又费工夫,没海盐划算,以后逐渐要废弃的。  因为哈台吉失踪,断了条胳膊的草上飞刘忠接管河南戍卫军,他开口道:“河南戍卫军满编四个营,只要明军不过黄河,单守卫辉一路应付个三五千明军没有问题。”

早前河南仅有的明军已被消耗大半,现在新招募的根本不顶事,陈巡抚自保都是问题,哪还敢过黄河进攻大顺老巢。  李守栋补充道:“若事态紧急,晋豫两地都能分别动员两万多民兵协助作战。我觉得以咱们民兵的训练度,打一般明军都够了。”

民兵比全脱产的戍卫军差多了,也就当个啦啦队或者打一下乌合之众还行。短毛叔叔说的有些夸大。不过大顺民兵好歹接受过系统训练,用来辅助作战以及守城足够用,比一般民壮强。  李自成点点头,“照当前时局看,野战军必须抽出来去开疆拓土了,地方上的防务以后主要由戍卫军承担,你们多操点心。湖北和安徽戍卫军编练情况怎么样?”

李守栋道:“各编了两哨,都是老兵新兵混合,随时能出动。还有就是,大统领,新兵营完全空了,那帮鞑子也安排了去处,接下来招兵的事还是照旧?”

“这个……”  上次是军头们没考虑家底盲目招兵,一时把短毛弄了个措手不及,不得不暂时收紧口子。还有个原因是当地招兵当地服役的话等队伍开拔远征时难免会出现拉稀摆带的家伙,必须防一手。  这眼看大顺地盘越来越大,继续千里迢迢把新兵送回怀庆整训确实不妥。  李自成只能再次将招兵权下放,让李守栋把新兵营教官们拆散分去各军。同时招兵条件收紧一点,宁缺毋滥,新兵就地整训三个月后仍然打散安排。比如襄阳招的兵一半送去大别山一半送去郧阳,就近分配。  此时李过部主力已经南下,军部随后也要搬迁去襄阳;李自成又安排高一功、张能、白旺三部各留一哨在驻地,暂时协助下地方戍卫军做防守,主力到怀庆集结,准备开拔。  韩霖提起太行山黄崖洞兵工厂已经整体收拾完毕,准备搬去辽东,需要抽调兵力护送一下。  李自成把这事安排给了高杰,试试他整编的山东兵有没有成效。  “还有就是现在已经停止外售枪械、火炮,违约金赔了一万多银子。”

韩霖笑了笑,“咱们损失不小啊。”

近三年大顺累计外销火绳枪三千多杆,窦大利炮以及弗朗机等各式大小火炮两千多门,其中七成都是各地明军订购的。钱没赚回几个,还耽误了顺军自己的火器装备率,换来的是培养了大量熟练工人,不亏,赢麻了。  火器好是好,李自成没给顺军优先装备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火药供应不上。  以短毛带去辽东的禁卫军为例,共装备遂发枪五千六百多支,每枪弹药基数为两百发,这火药用量就一万斤出头了。再加上火炮用量以及手榴弹、地雷等消耗,禁卫军需火药6吨。相当于使用了4.5吨硝酸钾。而这些大约也只够进行10次左右中等规模战斗,还是没算火箭炮的消耗。  可是硝酸钾不容易获得。  俗语说:“熬硝千日,不抵将军一炮。”

很能反映制备土硝的艰辛。  盐碱地和厕所弄出来的产物如果没有经过精制提纯不大好用。而且比如大顺掌握的运城盐池含的是芒硝——硫酸钠,不能配火药,适合用于纸浆、玻璃、搪瓷等产业。  四川出硝多。比如清代长达五年的金川之役,清军的火药消耗达四百二十多万斤,需要的硝基本都由江油老君山矿洞供给。可是鞭长莫及呀。  到处钻山洞找蝙蝠粪便做硝,以至于有个说法是“世界的尽头是熬硝佬”——后世探洞大佬们在荒无人烟的地方经常在进洞几公里后,甚至在多次用专业设备索降几十米后,往往会发现洞内有古人熬硝留下的痕迹。  因为天然硝矿很少很少,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蝙蝠洞一直是重要的军事资源之一。  弄点能做火药的硝可真不容易。  李自成跟葡萄牙结好的一个原因也是他们在印度站稳了脚跟,而那边和智利一样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全球重要的硝石产地。  欧洲也缺硝,几乎没有相关矿产,这让他们很伤脑筋。  比如前几年萨阿迪王朝派往尼德兰的使节就向莫里斯亲王强调联省共和国能够在摩洛哥获得“无穷无尽的硝资源”,以此换取荷兰海上力量的支持。后来荷兰人发现这句话其实被大大地夸张了,摩洛哥人所供给的硝远远少于他们所约定的产量。连17世纪最精明的商人之国都被忽悠了,可见硝资源有多珍贵。  当前欧洲人为了获取硝,基本都在厕所这一块动脑筋。  “硝田法”技术并不复杂,但是在天朝却并未发展起来,主要因为它会占用大量的农家肥。  相较于畜牧业发达的欧洲农业来说,中国传统农业高度发达,占用了几乎全部的可耕地,使得牲畜养殖率极低。这种需要大量牲畜肥料的硝田自然也发展不起来了。当然还有个原因是天朝的各种硝矿相对充足,犯不着浪费农家肥——从盛产烟花爆竹也能说明一定情况  大明京师的火药局常年预备着三五百吨黑火药,虽然质量不咋地吧。另外九边常备火药也不少,比如崇祯二年张宗衡担任大同巡抚时那边就储有两百多吨。  无论是开采硝石矿还是刮硝土,里面都是成分复杂,含有各种硝盐以及硫酸盐。明代工匠当然知道其中某些成分的区别。比如提纯火硝要重结晶到口尝无苦咸味为止,即尽量除去钠、镁、钙等离子,保留硝酸钾,否则制得的火药不仅药力受影响,还极易受潮。  只是无论是官府主持操办、官府督办,或者民间私自开办的作坊,都习惯在水溶液反复重溶提纯这道工序上偷工减料。反正一来都能用,二来工序繁琐耗时耗钱得到的成品少不划算,再就是工匠地位不高,能糊弄就糊弄吧。  如果在硝酸钾提纯上偷工减料,简化工序,导致其中含有过多的硝酸钠,由此制成的火药不光威力小而且更容易吸附水分。  火药受潮,药粉会粘聚成团,要么无法装入火器铳管,要么难以点燃。最常用的处理办法是拿到室外,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晾晒。  那些硬梆梆黑乎乎的大死疙瘩表面是晒干了,里面还湿着呢,为了加速烘干晾晒,就要把他捣碎。士卒药匠无非用锤斧杠板等工具碾、劈、砸、搓,然后,“轰”……  明代京师和各地各镇火药局经常发生大爆炸就与此有关。  顺军使用的硝半数都是外购回来再提纯,这样火药产量自然不高,相应的火器装备率就受到了影响。  如果李自成有一千个分身,那大顺可以在二十年内跑步迈进十九世纪中后期的科技水平,何论区区硝酸钾呢。可是他没有,一个人分身乏术,很多事情顾头不顾腚忙不过来。直到宋应星加盟后才算有了些改变。  老宋本就是全才,稍微给他点拨下物理、化学知识后相当于打通了任督二脉,一通百通。很多事情都可以交给他去办了。  制备硝酸钾的方法已经被老宋掌握,虽然其中原理对他来说有一点点复杂,但只要在表面上学会就行,足够用。  现在拿下辽东后量产硝酸钾已经不算问题了,采用的是堆肥法的进阶版——硝田法。  建个大棚,里面用水泥砌一个池子,再加装铸铁暖气管,用热水保持池温25度左右——就算夏天温度高到30也在适温范围内,再往池子里填充中性或碱性化的膨松黏土和细沙混合铺底。  池子边上配置风箱,保证供氧量;硝田顶部加引水管道和莲蓬头,定期供水保证土壤湿润以及适度松土。  仅仅这样当然是不够的,还有个加料问题。  在得不到化肥前人畜粪尿仍然是宝贵的绿肥,不能浪费,再说想大量收集富含氨的尿液没那么容易。辽东靠海的优势就是有数不尽的鱼虾,把它们捣烂腐败后加水稀释丢进硝田就是氨的来源。  此外还有个很重要的硝化细菌,这玩意儿培养并不难。制取少量后丢进硝田中继续培养,这样能缩短种群形成规模的时间。一只细菌十天时间就可以繁殖到超过1000万只。  如此一个月后,硝田表面就会出现肉眼可见的白花花一层硝土。  把收取的硝土加入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的草木灰混合,最后利用各种盐溶解度的差异,控制温度和浓度,就可以使硝酸钾从混合液中结晶出来。  一亩地保守估计大约可以收获三四千斤硝酸钾。  而且一旦硝化细菌种群建立起来后产生的作用极其恐怖,需要注意的反倒不是种群数量不够,而是原料够不够细菌种群的“吃喝”了。  第一次收获之后不用等一个月,大概每隔十五天左右就可以去刮一次硝土,只是要记得回填新土就行。  大海里面多的是臭鱼烂虾,马马虎虎盖个二三十座硝田,产出来的硝酸钾足够供应当前所有大顺军使用火器。  硝酸盐用不完还能用来制取硝酸,有了硝酸,火棉这个穿越神器就能出现了。  不过要有硝酸,最好还得点出硫酸。硫酸大体有三种来源,一是煤焦化工业中的副产品,二是硫磺加硝石制取,三是硫铁矿制取。当然小批量制造还可以采用唐代就有的干馏胆矾、皂矾。  明末也有直接造硝酸方法——绿钒(硫酸亚铁)五斤,硝五斤,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将二味同研细……以玻璃或瓷器为过筒……用水入五金皆成水,惟黄金不化……  虽然都是好东西,但李自成日理万机的人物现在没必要多花精力去规模量产那些玩意儿,暂时弄一点培养技术员就行了,不算要紧事。  大顺一统天下后即便没有量产三酸两碱又如何,鬼佬一样要趴下唱征服。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乱世武夫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父皇,请退位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