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红楼之补苍天 > 第465章:迎娶

第465章:迎娶(1 / 1)

她愿意对王熙凤、秦可卿、尤二姐、薛宝钗、贾元春、吴晴雯、傅秋芳、梅氏姐妹、甄玉芙等人,在这个时候一并同等看待。这样做的意思,她是对这些媳妇们的各自本分与忠心给予公开认可和赞赏。

  众人再拜礼道谢,贾璘肯定也是施礼,再对荣国府女眷另外看赏——毕竟宁平王府的女眷实在多,不好让荣国府太吃亏。

  明月移去西南夜幕,贾璘请贾母安歇。不待王夫人开口,贾璘就命人抬来步辇请贾母安坐,由一众女眷们陪同着转去了大观园正殿。

  到达这里之后,贾母环视一圈再沉默不语。贾元春略作思忖之后,近前拜礼说道:“孙女目下也不敢长住此处了。”

  的确,这里原本名称是“省亲别院”。此时的贾元春既是脱离了皇家名册,更已实际做得贾璘侧室,自然应该改名。

  贾母点头称是,随即看向贾璘。

  对于大观园内的景致名称,贾璘并不想更变什么。这座正殿及其周边建筑群,倒是应该去除之前的痕迹。略微想了想,贾璘就拱手说道:“就略微改动一下,此处即为‘顾思殿’。”

  贾母默默地点点头,其余人等拜礼道谢更名。贾元春随即说道:“此处就为王爷于园内长住之所,我就住在怡红院也已足够阔大。”

  这是礼制必须,贾璘也就答应下来,却仍是看向贾母。

  暂做思考之后,贾母拉着贾元春的手说道:“王爷哥儿怜爱你,再别扭捏推辞。”

  贾元春脸上红烫,拜礼答是——第二天,贾元春与贾璘正式由官媒造册,成为了宁平王侧室。

  这件事确认之后,贾璘施礼告辞。薛宝琴站在贾母身边,一时不敢跟着他离开。

  贾母随即看出她的犹豫,不禁笑道:“我虽是爱你,但终究比不上你要尽心侍奉王爷哥儿,就快跟着去。”

  薛宝琴红着脸,大眼睛在贾母与贾璘之间来回扫视了一下。

  当晚贾璘从顾思殿转回会芳园,先去梨香院探看了芳官儿、龄官儿以及新来的小小戏官儿们。再予以看赏之后,贾璘带着薛宝琴、吴晴雯走回会芳园。

  经过水云居的时候,贾璘听得里面有阿茹娜急恼的说话声,就信步走了进去。

  倒也并没有什么大不了,阿茹娜新得一子,只是照顾起来有些不耐烦,正在埋怨嬷嬷骄纵幼儿过分。

  贾璘略微清楚之后,就对她笑道:“嬷嬷自会仔细看顾幼儿,你却跟着急恼什么。”

  连续暗呼了几口气,阿茹娜仰头抿着嘴看向他。眼中忽然现出了晶莹,她有些委屈地瘪了瘪嘴说道:“若只是陪着王爷征战就好了。”

  听着也是发笑,贾璘吻了吻她说道:“别的女孩都是渴望安宁的生活,你倒是个纯粹的女将军。”

说着,他再拿来帕子为她擦了泪。

  阿茹娜的脾气发泄完毕,此时显得既是无奈更还向往:“茂日啦……”

  贾璘听得动情,随即拥住了她。

  吴晴雯随即以“回去看顾幼儿”为由转回住处,薛宝琴就要跟着走,却被贾璘示意不必而就在旁边的屋子暂住。

  第二天早晨,贾璘落座宁嘉堂,听取薛宝钗、甄玉莲、李纨、平儿等人,对一应大婚期间女眷事务的报知。

  听闻并无异常,贾璘赞许之后,甄玉莲等人暂且退下。薛宝钗就要离开的时候,却被他叫住而留下了。

  并不知道具体什么事,薛宝钗却见贾璘只是对自己微笑。不禁也是发笑,她福礼后说道:“王爷若是再有什么吩咐,宝钗一定尽心去做就是。”

  贾璘随后说道:“宝钗一向辛劳,又与我情意笃深。我于今将要大婚,更被恩允可立正妃两名,所以先欲请命册封你。”

  薛宝钗先是一怔,随即就拜伏在地说道:“妾能够陪伴王爷,已经是三生有幸。只求随时侍奉,安敢再有渴求?”

  贾璘伸手欲要扶起,却被她侧身避了过去。薛宝钗此时自然是感动万分,眼泪不停落下。但她终究自知越是尊贵越应该注意细节,更何况他提到的竟然是册封正妃这样的大事。

  无论贾璘怎么说,薛宝钗是绝不敢接受这个封号的。

  论情意,薛宝钗的确对贾璘早有暗中情意却并未明示,而林黛玉与贾璘早就分明了心意。明确而言,那时的林黛玉才十一二岁而已。甚至林家与林黛玉,为助贾璘成就大事更是不计生死、散尽家资。这是哪个敢比的?更有甄玉莲、孟妙玉,提前做了贾璘的侧室。

  论富贵和相助,夏家与夏金桂的豪富以及对贾璘的佐助、梅家对贾璘军务的尽心、甄家对贾璘的倾囊甚至唯命是从,在这一点上都的确超过了薛宝钗;

  论出身,薛宝钗自然更不敢提及。与林黛玉肯定不敢比,至于长公主孟玉婉、六公主孟玉娇、郡主身份的孟妙玉、尊贵的贾元春、豪门嫡女王泌、草原大部公主阿茹娜,甚至是金陵甄家的甄玉芙、梅翰林家的梅氏姐妹,更还有将要入府的侯门嫡女史湘云等人,又哪个是薛宝钗敢比得的?

  论容貌,冰清玉润的林黛玉自有绝尘的气质在先。甄玉莲、孟妙玉、邢岫烟、李纹、李绮、傅秋芳、梅艳华、梅艳英等人,既有各自不凡姿容更有书香韵味,皆都是温婉淑雅。至于孟玉娇、甄玉芙、阿茹娜、吴晴雯的各自娇美娇艳暂且不说,孟玉婉、贾元春容貌艳丽气质迫人也不必说,只薛宝琴惊世骇俗之美艳,薛宝钗自知也是不能比得。

  虽然薛宝钗气度端雅,但自觉来贾璘身边稍晚,并不敢以此自矜。

  这些考虑,也是她获得贾璘确认为后宅主事人的时候,就已经不断告诫自己并逐渐安稳了心态。因此贾璘才提及,她就坚心不能认同。

  见贾璘暂时不语,薛宝钗再恳求道:“王爷最重情意,妾唯有感恩万分。也不敢多说什么,林氏为王妃才是众人渴望的事。”

  她说得既诚恳,也暗自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那就是宁平王府不必册封两位正妃,以免有彼此争竞的隐忧。那样的话,也会令其她夫人或有失去敬奉绝对的主母正妃林黛玉的心思。

  对薛宝钗的这份看重,贾璘的确是出于真心,也是对她枯等数年的回报,更有对薛氏一族的格外偏爱——既有薛宝钗、薛宝琴姐妹伴侍在侧,更有薛蟠作为可信任、可重用的大将,可以征战四方。

  但薛宝钗坚持推辞,贾璘也并不能一味坚持:毕竟其她夫人只有长公主孟玉婉是明确了身份,其余的皆未获得封号。

  就此略作沉吟,贾璘再温和地说道:“宝钗贤淑雅静,所言未尝不是道理。如你所言,府里就一位正妃即可,你为侧妃。”

  他做了退步,薛宝钗却仍不敢接受。毕竟目前只有长公主孟玉婉一位侧妃,而府里的侧妃名额也就四人而已。贾元春、孟玉娇、王泌、孟妙玉、阿茹娜、甄玉莲、甄玉芙等人,按道理都有被册封为这个级别的可能。甚至薛宝琴虽然身份略低,但凭借贾璘的格外宠爱,也有这个可能的。

  见她仍坚持不受,贾璘不禁笑道:“宝钗不必过于谦辞。”

  薛宝钗再拜礼后,仍然表示自己或者代为理事即可,并不敢接受过高身份的礼遇。

  贾璘默默地点点头,再探身凑近她。薛宝钗不敢躲避,被他握住了手而回视着他。两人暂时无语,念及两人旧时交往的薛宝钗心情就此激动起来。

  清泪忍不住落下,薛宝钗的手被他紧握着,听他缓缓说道:“钗儿若仍想着我们可随时叙谈说笑,可随时畅谈将来,就从我命。”

  点点头,薛宝钗挣脱他的手,认真地做了拜礼之后就被他抱在怀里。

  当天,贾璘派府内长史官带着自己的请封牒书前往宗人府、礼部等处,为薛宝钗请封宁平王侧妃。

  那边自然是信到即办,这个流程很快就回复了过来。

  宗人府派出的使者乘坐辂车在仪仗人员的簇拥下,敲锣打鼓地来到宁平王府。

  薛宝钗戴好凤冠、霞帔,身穿水红锦袍来到正堂拜礼,接受了册封。

  从薛家两府——薛蟠与薛蝌,到荣国府以及宁平王府的一众亲族人等观礼后,纷纷予以祝贺。

  回到宁嘉堂的薛宝钗,先是与孟玉婉相对施礼以后,再接受了诸位女眷的先后拜礼。当贾元春和孟玉娇也要近前礼拜的时候,薛宝钗毕竟心存敬畏而不敢。却仍然要完成礼仪过程,她只得起身侧避。勉强受礼之后,她再忙着福礼以答。

  宁平王府就此有了两位侧妃,长公主孟玉婉仍住在嘉荫堂;薛宝钗正式住地改为了蘅芜院。会芳园内的牡丹院,仍是她长住的地方,因为可以随时侍奉贾璘。

  这件事就此告定,贾璘与林黛玉的大婚日期也已临近。

  贾璘的心里除了对此倍为期待以外,也更要为皇帝轶正的身体健康暗自祝祷几句。别的不用说,若轶正此时驾崩,贾璘与林黛玉的大婚就又要迟延了。

  好在一切再无旁的差池,八月十五的明月赏观之后,宁平王府与林府的确都是无人入睡,都为贾璘与林黛玉的大婚忙碌着,做着最后的冲刺。

  八月十六日的清晨,贾璘先去祠堂拜祖,焚香祝祷以告。阖族人等依次致礼并观礼。

  宁平王府这边准备,林府那边也同样祭拜了祖先,再迎来皇帝派来的使者。

  这是皇家级别的仪式,由使者奉旨之后,携带着宗人府、礼部等机构名册,乘坐豪华的辂车以及仪仗队列前来。

  林家人拜迎之后,使者宣读诏命,正式册封林黛玉为宁平王妃。

  与此同时,就是宁平王府与林府两边的人们,反复确认各项环节都已准备停当,再就各自带着兴奋、期待的情绪,忍耐着时辰的一点点逝去。

  站在顾思殿外的围栏处,贾母不时地仰头眯眼看向日头,嘴里喃喃地说道:“怎么总觉得这日头不动了似的?”

  贾元春笑着劝说道:“祖母只是心急,若回去堂内安坐喝茶,必会觉得时辰过得过一些。”

  也是笑了笑,贾母再眺望林府的方向,接着说道:“王爷哥儿与黛玉真是好事多磨了。”

这样说着,她自己再暗算着。

  她一会儿说是从光亨九年,林黛玉一家回去扬州开始,贾璘那时必决心要娶林黛玉;过了一会儿,她又笑着说是从光亨六年,贾璘与贾敏、林黛玉一起转回长安的时候,必已是动了这份心;再过了一会儿,她又感慨地说道:“或者光亨三年,璘哥儿去金陵拜祖经过扬州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有了因缘。”

  贾元春安静地听着也不搭话,心里却暗想自己与贾璘的交往经历。从彼此的稍微疏远到彼此关切,进而受到贾璘的刻意爱护,贾元春只要想起自己的惨痛经历,就在心肝俱裂的同时,为贾璘的关爱动情得无以复加。

  没有贾璘,贾元春至死也只有屈辱和愤慨;有了贾璘,贾元春就此获得新生,以及真正地体会人间的欢乐。

  贾母自顾说着,却并没听到孙女的回应,不禁扭头看去。见到贾元春已是清泪悄然落下,贾母不禁抱着她哭道:“我的心肝肉儿,知道你委屈极了。若是能重来一回,我再不舍得拿你去换贾家富贵。却又不能重来,你要是现在仍不满意,我更只有哭死了。”

  贾元春连忙拭泪再安慰她道:“祖母千万别乱想,元春只是念及王爷恩德,一时有所感怀。今日更是王爷大喜,我们只有一起欢乐才对。”

  贾母擦了泪,点头称是。两人再相互安慰几句,就见侍女抱琴来报知:“王爷已亲迎王妃去了。”

  耳中立刻听得会芳园那边鼓乐喧天,贾母忙不迭地说道:“就快去宁嘉堂候着。”

贾元春连忙吩咐抬来步辇,陪着贾母一起前往宁平王府的宁嘉堂。

  这里仍是女眷退居之地,大婚典礼在正堂的宁晏堂。暂且安顿了贾母之后,贾元春与薛宝钗等人虽然不能立刻前去宁晏堂,但也去了二堂的宁泰堂,吩咐与指挥一应侍从、仆役们,再次确认婚礼事项。

  这是婚礼的第一天,主要来宾都是皇族亲王、郡王、公主以及王妃、驸马。若是寻常大婚典礼,这些人或者就是递送贺帖、贺礼,再就是略坐一会儿就告辞了。

  可对于宁平王贾璘与诚意伯之女的大婚,他们都带着喜悦的神情,暂被府内的男眷或女眷分别接待。

  又因为皇族来道贺的人数众多,贾元春与六公主孟玉娇及贾母等人,也就邀请众人先行去到婚宴的各处场所——从会芳园一直到大观园的各处景观,都做了筵席的安排。

  宁平王府的这份盛情,皇族人等暂时不能接受,必要亲眼见到宁平王与王妃婚典才可。

  薛宝钗与长公主孟玉婉此时何在?作为宁平王侧妃的她们此时分别乘坐辇驾,跟随贾璘乘坐的象辂车在一众仪仗人员的伴从下,前往林府迎接王妃林黛玉。

  天色傍暮,迎娶车驾到达林府门前,鼓乐声立刻混响成一片。此时府门前早已清扫干净,并从府门口一直到进入府内的甬道、石阶,全部铺上了红色毡毯。

  望到贾璘车驾缓缓而至,暮色中久候的林氏族人尽皆在府门口拜礼迎接。

  赞礼官员高声唱“停”,侍从待车驾听稳之后近前揭开车帘。一身王者吉服的贾璘从车内出来,沿着踏跺下到地面的红毯上。

  神色安然的他头戴九旒冕,身着玄衣大带纁裳,手持玉圭。大衣上刺绣着龙、山、华虫、火、宗彝等五章纹饰,下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章纹饰。这些纹饰合计为九章,仅次于天子的十二章纹饰。

  左近人等尽皆拜礼,高唱“宁平王万福万安”。后面辇驾的长公主孟玉婉与薛宝钗各自衣着亲王侧妃的盛装,头戴花钗并以帷纱遮面被礼宾官员引导着跟来。

  两人致礼了贾璘之后,带着各自的侍女在仪仗人员的陪伴下,跟随林府的礼宾官员先行进入府内后宅。

  此时的林黛玉已然扮好了妆容,基本穿戴好了大婚礼服。薛宝钗与孟玉婉两人近前拜礼,林黛玉福礼以答。薛宝钗与孟玉婉起身后,在侍女的陪同下静立在侧。

  贾璘在府门外暂候,赞礼官员在林氏礼仪人员的带领下,入府先行拜会林如海。

  林氏一方的礼仪人员在府门口与后宅来往数次,为贾璘与林如海做了通报、请见、推辞、再请、坚辞、再请、愧受等三番“士婚礼”的程序之后,贾璘接过赞礼官送来的大雁用左手抱住,在礼宾官员人等的引导下沿着红毯进入林府。

  众多侍女手持两柄五明扇、两柄孔雀羽扇,另有二十人手持短柄同心扇,再有二十人手持红色团扇。除了这些执扇的侍女以外,就是随队行进的更多的提着宫灯,或者捧着红烛的侍女,借以照亮和增加喜庆气氛。

  贾璘一行迤逦进入林府,鼓乐声立刻大奏,各色人等欢呼不已。

  每走一步,贾璘的心中既是坦然也有激动。从十三岁到二十五岁的他,无论是举业为官还是征战万里,可谓是为家国倾尽了心力。

  与林黛玉相识的时候,他十三岁,她六岁。若说贾璘的确早就抱着求娶她的心思,那么林黛玉就是先对他救助了母亲而感激,再就逐渐对好学聪敏、敦厚宽仁又不失风趣的他有了好感,进而变得颇为依恋难舍,再就确认了是对他的特别情意而爱恋。

  本也是聪慧异常的林黛玉,既有对美好情意的神往,更对有着英俊神武身貌,又还文采出众、武勇豪阔、气度与智慧皆是非凡的贾璘情有独钟。

  贾璘庆幸天意让林黛玉安好成长,必将为自己妻子;而林黛玉更是仰慕贾璘才情风姿的同时,笃定再无他人可选。

  从林黛玉六岁到如今的十八岁芳华,十二年的时间中,两人若说长相厮守着成长其实未必。从林黛玉十一二岁的时候,两人就处于聚少离多的情况。这其间贾璘转战四方,又还倍为警惕于个人威权与皇权的冲突,并挽救了贾氏阖族及相关势力人等。

  林黛玉以娇弱身心,因为笃情于贾璘更还经历了凶险的扬州守城之战。

  两人并未对彼此遭遇了什么,表现出过多的关切与感怀倾诉。但他们何尝不为对方、不为自己的言行而感动?若无天意注定的因缘,他们未必相识、相知、相恋乃至相守;若无天意注定的姻缘,他们绝不会为彼此哪怕是天各一方的时候,也彼此牵挂。

  那个看似娇横娇弱的小女孩,为他也是倾尽了心意:愿意为他欢喜为他忧,愿意为他奋勇为他容。

  她曾喊袭人为“嫂子”,曾真心地祝贺甄玉莲、孟妙玉先嫁去他身边,曾涕泪泣血着传书信,曾淡然慷慨地为他助守扬州,曾经一直耐心安然地等着他来迎娶,直到今天这个黄昏……。此情不可谓不重,尤其是身心娇柔如她。

  贾璘心潮澎湃着缓步走向林府正堂,身处后宅的林黛玉仿佛也听到了他逐渐近前的脚步声。

  她脑海里幻想着他的每一步,眼眶中的晶莹泪光不能止息。

  仿佛是一幅流动的画卷,在她的脑海中徐徐展开。那个十三岁的少年,带着灿烂自信、又确有许多才情与豪勇的神情,微笑着迈步进入当时即将颓败的林府。

  当时六岁的林黛玉,亲眼看到他为救治母亲贾敏而费尽心力。或是他的虔诚或是他的医术,贾敏乃至林如海与林黛玉自己都获得了胜于往日的健康。

  这个少年再于前往金陵的船上率众擒杀流窜的倭寇,更还惊险地在金陵街头助杀了一名金人细作。林黛玉此时犹能清晰地记得,那金人濒死之时,担心她为此恐惧的贾璘快速地抬手为她遮住了眼睛。

  彼时贾璘因功获赏却毫不吝啬地为她既买了一部珍贵的《李易安文集》,更为她赠送了贵重的燕窝服用,又救甄玉莲于可怕的人牙子手中。

  后来贾璘帮助林如海前往姑苏筹建林家军,林家借此而获得了江南的稳健根基,并使得皇帝格外看重。

  与贾璘一起,林黛玉母女同往长安省亲。数年之中,贾璘先是高中榜眼而如她暗求,拒绝了一众官贵的联姻。再佐助林如海试种玉米与剿匪,贾璘被委以巡边御史之职。

  到了边地勇敢地整饬军纪,贾璘就此一举成名,接着再改良火药与火器,天下逐渐为他大震。

  战长城、过黄河,转而战黄淮、大海战、入山东、进中原,稍作安顿之后再征漠北、平河西、降乌斯藏、通西域,转而救万千勋贵人家,再定中原、剿灭奴酋……

  天降奇才于大成,天赋伟丈夫于林氏。贾璘虽然先拥有诸多侧室,却从未动摇过迎娶林氏黛玉为正妻的念头——从他是普通少年伊始,直到他的威权天下无匹,成为天下诸族、不同种属的万众仰望的宁平王。

  若说遗憾,那就是两人之间的年龄差,以及贾璘定要力补苍天的决心,致使两人再因为各种缘故,才会使得大婚于今天黄昏。

  此时的林黛玉既有对贾璘感激,更有无限尽快与他真正携手的热望。

  那边的贾璘已经到达林府正堂,与林氏礼仪人员及林如海再有一番婚仪程序。这样的士婚礼程序确乎繁复,但贾璘的神色、神情、神态仍是安然平和。

  这些程序的确有些烦人,但这也是幸福的烦恼,更是当下士子贵族们才有的庄重婚仪形式。

  再经过一番劝让与谦辞的往来之后,林如海与贾璘在赞礼官的辅助下,完成了一系列的婚仪形式。

  最后的关节就是作为女方母亲的贾敏从后堂内走了出来,面向西南而立,与贾璘相互致礼。随后在贾璘倍为激动的心情中,看到蒙着喜帕的林黛玉在贴身婆子的搀扶下,身穿王妃盛装从屋中走了出来。

  林如海随后走近,对林黛玉告诫道:“勉之敬之,夙夜无违。”

林黛玉福礼答是,贾敏亲手把一条五彩锦带和一条佩巾束在她的腰间,再同样告诫道:“勉之敬之,夙夜无违。”

林黛玉同样福礼答是。

  接下来,贾璘从侍女手中拿来一条红色绶带递过去。林黛玉的贴身嬷嬷谦辞不敢,贾璘再予礼让之后,林黛玉终于握紧了绶带的另一头。

  两人并肩向府门外走去,薛宝钗与孟玉婉跟在后面同行。一众侍女们仍是持扇秉烛,簇拥着贾璘等人移步出府。

  鼓乐声在赞礼官的提示下再次大奏,林如海与贾敏以及林信不能远送,林氏族人纷纷代为送行。

  若说林黛玉嫁入宁平王府,林如海一家会有些别离的感伤,但更多地都为贾璘与林黛玉终成美事而喜悦。毕竟,贾璘与林黛玉的这场婚姻是众人早就明确的,也是他们两人早就期盼的。

  出来林府,贾璘亲自扶着林黛玉登上备好的辇轿辂车。两个近侍丫鬟雪雁、紫鹃相互面对而坐,侧伴在旁边扶持着她。袭人、可人、春纤等丫鬟,随后坐在其她车里跟行。

  辇驾的车帘垂下,贾璘亲自扶着辇驾辂车的车轮——旁边另有人助力,推动车子的车轮滚动三圈。

  辇车立刻行动起来,林黛玉顿时潸然泪下。十二年相识终成正果,她为自己的坚心、为贾璘的痴心感动不已。

  紫鹃、雪雁低声劝慰道:“王妃吉时大喜,妆容仔细安稳。”

  林黛玉略微点头,暗呼口气之后调节了心情。

  鼓乐声中,贾璘自己登上象辂车,林黛玉的辇驾跟行在后,再就是薛宝钗与孟玉婉的车驾。

  随着赞礼官“吉时已到”的高喊,仪仗人员排开闲杂人等立刻起行。

  因为贾璘的身份比拟亲王,但并不是确定的皇族。因此这场婚礼就不必亲自礼拜皇帝,而是从林府出来前往皇城、宫城转了一遭以示致礼之后,就径自回去宁平王府。

  仪仗队列浩浩荡荡、鼓乐之声响彻傍暮的长安街头。沿路的士庶人等围站在街道两边,纷纷给予欢呼和祝福。

  有人大胆地喊了声“宁平王与王妃大婚,必定多福多子多寿”,贾璘立刻吩咐近侍予以看赏。

  喜钱漫天抛洒了出去,围观的人们更是欢呼声不断。

  坐在辇车里的林黛玉听得清楚,为此既是激动也有羞赧。感知到她有些微颤,旁边跽坐的紫鹃、雪雁低声安慰道:“奴婢们给王妃再贺大喜。”

  车轮不疾不徐地滚动,林黛玉的心情随着自觉宁平王府的临近而更迫切、激动起来。

  期盼多年之后就要得到正果,她恨不得立刻拉着他的手,行了拜天地等礼之后快些和他多说话,所谓有情人的话说不尽就更要说、这份情意道不尽就更要道。

  大婚仪仗队列进入宁荣街,早已等候在附近的贾氏族人以及相关势力的各官僚人等,伴随着热烈的鼓乐声而欢呼不断。

  队列的辂车相继停稳在宁平王府门口,车内的林黛玉听着相熟或陌生的人们,发出的同样是满含真挚热情欢迎与祝福声,再次激动得落泪。

  “恭贺宁平王、王妃大婚”、“恭祝王妃大婚”、“王妃吉祥”、“王妃万福”等声浪中,辂车的车帘被袭人、可人掀起车帘。

  欢呼声就此更为宏大,蒙着喜帕的林黛玉被紫鹃、雪雁、袭人、可人等侍女的搀扶下,从辂车内踩着踏跺缓缓而下。

  贾璘与薛宝钗、孟玉婉等人先后都已下车,随后就换乘早已等候的轿子。贾璘乘坐的是三十二人抬着的大轿,林黛玉的辇轿同样是三十二人抬着的。

  孟玉婉与薛宝钗分别乘坐着二十四人抬着的轿子,跟在后面从宁平王府的正门进入——因为是侧妃身份,这是两人从被迎娶之时开始的第一次。

  从宁平王府的正门处开始,红色的毡毯一直绵延到行礼的各处院落和堂屋。

  甬道两边是临时打下的红色木桩,上面有红色瓷盘,里面的婴儿手臂粗的红蜡烛,在跳跃着红彤彤的火苗。

  再于旁边每隔几步,就有一名容貌艳丽的丫鬟,手里拎着红色的灯笼作为辅助照亮以及沿路引导。

  贾璘的大轿先行到达宁晏堂,等他下轿后,轿夫们随即抬走;紧接着就是林黛玉的大轿到达,紫鹃、袭人等人把她搀扶出来。

  从贾政、贾琏、贾琮等贾氏族人,再到皇族一众亲王、郡王以及各级别袭封将军,全都簇拥在宁晏堂阶下迎候。至于贾芸、贾蔷等人,仍是戍守在宫禁之内,毕竟所有人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贾璘再次与林黛玉握着同一条红色锦带,众人的欢呼声逐渐停止,赞礼官又来做各种婚仪的唱导。

  因为贾璘父母早丧,此时的拜堂仪式相对简化。新人叩拜了祖辈牌位再由贾政予以佐助,进行了男方家长辈的祝福与告诫。

  再有婚仪人员如鸳鸯、袭人等人送来喜酒,贾璘与林黛玉在赞礼官的引导下各自饮下——按照既往习俗,在正堂两人并不是真的喝喜酒,而是用喜酒漱口以去除晦气。现在当众喝了这杯酒,也就成为让观礼者看着感到欢喜开心,更就此再为新人发出祝福。

  一应仪式结束,两人的大婚就此告成。

  贾璘与林黛玉再乘坐小轿进入二堂的宁泰堂,接受亲缘关系稍远一些的族人与级别稍低的皇族人员、驸马们的祝贺。

  略作停留之后,两人再乘轿进入三堂的宁嘉堂。贾母等贾氏女眷尽皆在此,此时都拜在堂下迎接。

  贾璘连忙邀请众人起身,林黛玉暂时不能目见也连忙福礼以答。

  贾母被丫鬟和王熙凤搀扶着,忍不住落泪说道:“王妃终于嫁来,我贾氏阖族都是欢喜非常。”

  林黛玉再施礼后,哽咽着回道:“多时未能陪伴老祖宗,现在终于可以尽心。”

  贾母连称“不敢”,王夫人近前低声劝说道:“王爷和王妃要回喜屋了。”

贾母连连称是,再忙着说道:“告罪告罪。”

  贾璘与林黛玉再对族中女眷们连连施礼之后,再有赞礼官唱导着,乘轿进入喜屋所在的芙蓉堂。

  他们转入喜屋,处于宁平王府以及会芳园、大观园各处的宾客,随即就被邀请进入喜宴。

  无处不是欢声笑语、觥筹交错的情景,但贾璘与林黛玉的大婚典礼还要再持续一段时间。

  芙蓉堂,是贾璘特地为林黛玉修建的一所三进的精致院落,此时也是红毯蔓延到各院各屋。

  紫鹃、雪雁、春纤、袭人、可人算是近侍丫鬟,另有几十个小丫鬟和婆子,于各处静立侍奉。

  两人的小轿直接到了正堂阶下停止,贾璘先行下轿,林黛玉随后再被紫鹃、袭人搀扶而出。贾璘与林黛玉再手持红色锦带,被引导着进入正堂。

  赞礼人员(女性)做了公开婚仪的最后一项引导:揭喜帕。

  贾璘从紫鹃的手里接来喜称,站在了林黛玉的身旁。两人相识十二年以来,就此成为确定的正式夫妇。

  红色的喜称缓缓凑近喜帕底下,林黛玉的低头看到,心情因为激动和羞涩而紧张起来。眼泪满含在眼眶中,她的身子暗自颤抖着再紧咬住嘴唇,不断地提示自己道:与璘哥哥真的携手,绝不能再哭。

  贾璘拿着喜称的手臂同样在微颤,抬起林黛玉的喜帕只如抬起千钧一般。为了这个娇柔的女孩,贾璘可谓付出良多。从十三岁开始的奋争,他心中只有两样:“力补苍天”、娶到这个女孩。

  若论容貌,林黛玉未必比薛宝钗、秦可卿、甄玉莲更娇美,更别提薛宝琴;

  若论身姿,林黛玉自然比不得薛宝钗之丰腴可意,更难比薛宝琴丰韵别致;

  若论娇俏,林黛玉更是不能与阿茹娜、史湘云、吴晴雯、薛宝琴相比;

  若论身份,林黛玉当然比不得长公主孟玉婉、六公主孟玉娇,贾元春即便不提自宫禁回归,只说是荣国府嫡女即可。孟妙玉、甄玉芙、王子腾嫡女王泌等女孩,本来也是尊贵;

  若论才情,薛宝钗与薛宝琴、史湘云、贾元春虽然未如林黛玉机敏,却也并不稍弱许多;

  若论财富,夏金桂、甄玉芙、薛宝钗、梅艳华、梅艳英等女孩皆出自豪富人家,至于孟玉婉、孟玉娇来自皇族,财富就更不用说——与林黛玉一样都要食邑的实封;

  若论品性,林黛玉当然衷爱、忠心于贾璘,但其她夫人如甄玉莲、孟妙玉、傅秋芳、阿茹娜、吴晴雯、贾元春都是极为忠诚,薛宝钗、薛宝琴、夏金桂、甄玉芙、梅氏姐妹、邢岫烟、李纹姐妹等人,乃至李纨、尤氏、平儿等人,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绝不可能对贾璘稍有不忠……

  那么林黛玉是否值得贾璘为她守候?

  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

  林黛玉若说在以上诸方面并不比某个女孩更为绝对出色,但这个女孩兼具了这些女孩的优势。

  林黛玉才情绝伦,只一句“碾冰为土玉为盆”就令贾璘为之心醉、痴迷。这样的诗句绝非人间寻常可得,是天降仙女才可吟诵而出;

  林黛玉容貌娇美,眉间含愁、眼神温和,两颊自有娇羞粉晕。而气度更不是尊贵身份带来而是别有冰清玉洁,令人望之只有敬爱;

  林黛玉身姿如弱柳扶风、娇柔可怜至极。这既不是薛宝钗、薛宝琴的丰韵情态,更不是吴晴雯偏于娇艳的柔弱;

  林黛玉的娇俏可爱,又比哪个女孩少了?只她以大家女的身份,为了示好贾璘而神态自若地唤袭人为嫂子,贾璘就更是坚心要娶她为妻。至于她平日里看似刁蛮,贾璘自然懂得每个女孩都是带着些许小心思来到人间的精灵。若是呆木头一根,那又有什么情趣相处呢?

  林黛玉的身份,其父是侯门后人、当朝探花郎、为人忠厚老诚,其母是荣国府贾氏嫡女、贾母最为疼爱的女儿。尊贵未如长公主等人,但林黛玉出身清贵门第,更为当下人们尊敬;

  林黛玉的财富,但提及此,贾璘只有先是付之哂笑。当下大家相互联姻,只有互相尊重而绝不会贪图女方嫁妆。赘婿自古就被人逼视,更何况还要令人恶心、厌恶地贪图女方资财?以贾璘风度,即便如薛宝钗、夏金桂、甄玉芙、孟氏姐妹乃至孟玉婉、孟玉娇都要仰仗,他哪里会贪图女方财产?至于林氏本也并不缺少财富,尤其林氏于扬州守城大战中捐尽家资,就只有更令贾璘关爱、衷情;

  林黛玉的品性?

  但念及此,贾璘早就双目蒙起水雾。这个小女孩从六岁被他牵着手走出府门,看似徜徉在金陵街头实则早就是相伴于坎坷人生路了。

  从贾璘勤学之时,林黛玉就多有鼓励和陪伴。贾璘的每一次小有所得,都会获得林黛玉的真心、热烈的称赞和祝贺,哪怕是通房了袭人与可人。

  贾璘的每一次外出,都被这个小女孩担忧不已。贾璘的每一次升职,这个小女孩首先会感怀落泪,为他的安危与否、勇敢进取和不易的奋斗,而不是为此想到自己会借此荣光。

  贾璘横扫六合之后已经事实的危及皇权,林黛玉却表现得极为镇定。因为她于六岁的时候,就从十三岁的他仍是稚嫩的神态中,听他说要“补苍天”的时候,懂得这个少年终非池中物,必会翱翔于无尽天空。

  尊重皇权的心思,林黛玉当然会有的。但若与贾璘的安危相比,她也绝不会站在腐朽的保皇派一方。再者,贾璘令汉人天地无限扩大、令蛮人退避令汉人欢愉,这难道是只知道争夺皇位的皇族中人可以做到、可以比得的吗?

  即便不提这些过于深奥的问题,林黛玉只知道安心地和他在一起就是了。所谓真诚、忠诚,自然包括生死与共。即便贾璘真的万劫不复,林黛玉也情愿与他前往任何去处……。否则聪慧独立如她,若有一丝犹豫也不会安然被他迎娶。

  念及眼前爱妻种种不凡,贾璘也是勉强忍住激动的心情,持着喜称缓缓地揭开了林黛玉蒙着的喜帕。

  顿觉眼前一亮,贾璘眼见十八岁的林黛玉相较往日更为端淑娇美,心里立刻赞了一声。

  林黛玉头戴亲王妃的海蓝色九翟冠、两侧上插黄金凤饰,耳坠是二寸长的八宝镂空黄金塔状;身穿四合如意云纹朱红大衫;肩颈处搭下金线云凤联珠纹靛蓝色霞帔,下垂手掌大小的黄金凤纹水滴状坠穗;内穿桃红色的金线团凤纹褙子,其外是同样金线团凤纹的靛蓝色鞠衣;合手握着一柄玉谷圭——尖顶长条玉石板的表面有均匀的颗粒状凸起。

  她略微抬手福礼,腕上的四对龙凤纹黄金镯子就此显露出来。

  此时的林黛玉那份柔弱的神态减了许多,但于健康的少女情态中,仍被贾璘清晰可辨出她曾经的那份娇柔,甚至故意以此做出的顽皮姿态。

  她的肤质更为玉润,眉头仍有似蹙非蹙的令人怜爱的情形。眼神更为清亮而透出更多的睿智,她精致笔直的鼻梁上,更隐隐地透发玉泽的暗光。两颊并不用多用脂粉,她自有天然的娇羞神态而发的淡淡粉晕。

  身姿更为婀娜娇俏的林黛玉,仍暗含着西子风姿令贾璘一望之下,就有揽她入怀安慰爱护的情意发出。

  林黛玉的眼前从只有喜帕的红彤彤一片,转为了五彩斑斓。四周的环境并不用去看,她连忙抬头看去。眼见贾璘也是克制着内心的激动而勉强保持着温和的微笑,林黛玉顿时落泪,嘴里立刻轻呼一声“璘哥哥万福”。

  贾璘伸手扶住了她回道:“林妹妹无须多礼。”

  旁边从赞礼人员到孟玉婉、薛宝钗以及紫鹃、雪雁、袭人、可人、春纤等丫鬟全都拜伏在地,拜礼后称贺道:“恭祝王爷、王妃大婚之喜!”

  贾璘拉着林黛玉的手,她也反来紧紧地握住,像是担心稍有疏忽就会再与他分别。

  两人略作回礼,孟玉婉、薛宝钗等人仍是拜伏,赞礼人员再继续唱礼。

  紫鹃、雪雁捧来一方食案,上面有一组两只雕刻着莲纹的脂玉玉杯。这尊合卺酒杯雕刻得极为精美,看着混如一体,闪动着润泽的微光。两只酒杯各自有盖,盖上篆文分为阴刻、阳刻着“万福”、“万安”的字样。

  紫鹃揭开玉盖,雪雁端起酒壶倒满了两只合卺杯。放下酒壶,她再分别端杯与贾璘和林黛玉。

  这样的合卺杯,无论是从选料还是雕工而言,自然都是珍贵至极。杯侧更隐约可辨字迹,林黛玉眼见上面刻有诗词,不禁略微察看。见到正是自己曾做的那首《咏白海棠》,林黛玉就此记起与贾璘道别时,两人在武关难舍难分却又不能明言的情景。

  抬头看着他,她满含热泪;他对她点头微笑,示意她不要再多有感慨。

  两人相互以无声的慰问安慰了对方,再相对致礼后掩袖饮尽了杯中酒。

  赞礼人员等人再次拜礼祝贺,接着就是结发礼。

  一柄金剪刀分别开合两次,贾璘与林黛玉的鬓边落下两缕青丝,分别由紫鹃、雪雁用红色丝带系好、收好。

  两人的大婚仪式就此告罢,孟玉婉、薛宝钗等人拜礼后相继退出。

  屋内一时安静,林黛玉先是暗松口气,仰头再看向他。见他凑近前来,她又别有一份羞涩的不安乃至紧张。

  贾璘却显得很轻松,随即让紫鹃等人服侍更衣。紫鹃、雪雁、春纤、袭人、可人再次拜伏下来。

  吩咐免礼以后,贾璘先由她们做了更衣,而林黛玉仍是羞赧而迟疑。

  贾璘轻声安慰道:“黛玉不用慌张,都从你心意就是。”

  这在当下几乎是不可能的关怀,林黛玉自然对他感恩不已。带着既想与他欢好却更因为惦念过重反而升起的难为情的心理,林黛玉由紫鹃等人服侍着更了衣。

  贾璘微笑着伸出手,林黛玉只是红着脸、抿着嘴盯看着他。看她神态既有娇羞更有顽皮,贾璘不禁笑道:“好久未见,实在想念。与小妹说说话,天成自觉应该不至于被拒绝。”

  林黛玉也是暗笑:往日说话的时候,有被你拉着手说的时候吗?

  想到这里,她更对贾璘生出无比依恋的情意。他自然对她爱恋至极,却自从两人相识以后从未对她有过失礼的言行。

  两人或许于幻觉之中早已连为一体,却在现实中并未真的牵手过。

  带着对他爱护自己的感动以及回馈之情,林黛玉脸上胀红着,缓缓地抬起手来。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乱世武夫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父皇,请退位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超品姑爷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