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南明之绍武大帝 > 第0575章 朝鲜求援

第0575章 朝鲜求援(1 / 1)

当年丰臣秀吉大举侵略朝鲜,在汉城、平壤相继被倭寇攻占之后,大明雄师,跨过鸭绿江,将倭寇赶出了朝鲜。可以这么说吧,大明是在朝鲜存亡续绝的关键时刻,站在了朝鲜一边,对于朝鲜而言,可以说是有再造之恩的。所以,在皇太极继承了后金汗位之后,有一段和袁崇焕不约而同的和平时期,皇太极利用这个机会,攻打朝鲜。首先这里要澄清一点,这并不是说袁崇焕和皇太极有暗中的勾结,因为明军刚刚经历了萨尔浒之战,大败亏输,随后明军又一溃千里,被清军——当时还叫做后金军压制在锦州和宁远城中,无力反攻,袁崇焕也需要一段时间来重新招兵买马,操练士卒。而皇太极就是利用了这一段“夹缝”中的时间,调动了八旗一半的兵力,对朝鲜发动进攻。其目的就是要将朝鲜打服,让朝鲜不在以明朝为宗主国,而是以他大金为宗主国,以解除他大金的后顾之忧。朝鲜才多少人马?朝鲜的人马才多少战力?怎么可能会是清军的对手呢?最终只得臣服在了皇太极的脚下。大清强大的时候,他或许还能对朝鲜这个小弟吆五喝六,朝鲜对清廷顶多也就是个口服心不服,或者是敢怒不敢言。如今的清廷已经被大明打回了原形,朝鲜还会畏惧他吗?并且在朝鲜的心目中大明才是他们真正的主人。所以,当顺治皇帝派人进入朝鲜,向朝鲜的国王,朝鲜历史上称之为孝宗的李淏发号施令,命令李淏为登陆的倭寇提供粮草,帮助倭寇北上,渡过鸭绿江,来和大清的军队联合在一起,消灭伪明。当初倭军在未有台湾之败前,是清廷请着去攻打大明的,为何这一回清廷未请,他们却主动请缨来协助清军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大明收复了台湾,因为倭军突袭台湾没有成功。大明收复了台湾就等同于截断了倭国南下贸易的通道。倭国的德川家纲有一种被窒息的感觉。所以他不得不铤而走险,再次与大名为敌。或许有人会问,倭国不是施行闭关锁国吗?哪里有什么贸易呢?其实不然,倭国所谓的闭关锁国,不过是不让他们的百姓去和外界取得联系而已,而他们这些统治者为了维持自己奢靡的生活,不和西方诸国贸易,怎么维持?对于清廷的要求李淏没有拒绝,但也没有答应,只是说从上前年开始,朝鲜年年歉收,拿不出这么多的粮食供应倭寇。顺治的使者丢下一句话:“如果你拿不出粮食供应友军,那我们大清就给你们朝鲜换一个国王!”

其实孝宗李淏早就看清廷不顺眼了,在他父亲仁祖末年,朝鲜朝廷内亲清派,强制要求所有场合使用清朝年号。李淏刚一即位,接受弘文馆应教赵赟之建议,不在仁祖玉册、志石中写入清朝年号,传递出反清的信号。另一方面,他几次暗中派人去联系明朝都没有成功,但是他并没有灰心丧气,依旧不停的派人,无路是海路,还是陆路,都希望能见到大明的皇帝朱聿鐭。与此同时,他还在朝鲜的朝堂之上酝酿散播“北伐论”。“北伐论”提出配合明朝的王师,南北夹击,推翻满清,一雪丁丑下城之耻。“丁丑下城之耻”指的是清皇太极崇德二年(一六三七年)正月三十朝鲜仁祖向清朝皇帝皇太极投降的事件。因一六三七年是丁丑年,故而得名。时至今日,韩国人依旧将此次事件看作国耻,称之为“三田渡之屈辱”。此番从朝鲜登陆的倭寇军队有六万之众,其统帅是德川家纲的中老阿部忠秋。倭军刚一在釜山登陆就遭到了朝鲜军队的顽强抵抗。同时顺治皇帝也派遣少部分军队进入朝鲜,向朝鲜国王李淏。虽然清军只是派出了少数人马向朝鲜问罪,但是就一个倭寇朝鲜就吃不消了,哪里还经得住清军的问罪?最后,李淏不得不向清、倭投降,并且答应了向倭军提供粮草。这一回朝鲜又被两大强盗按在地上欺负了一回。但是,也就在清、倭联合欺负朝鲜的时候,这一回朝鲜使者赵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从海路抵达了山东,在登州上岸,向当地的明朝官府禀明了自己的身份。登州知府不敢马虎,急忙领着赵赟见到了在登州主持水师补充舰船、操练水兵、打造火炮、筹集粮草的张煌言。张煌言听了赵赟的禀报之后,更不敢马虎,立刻亲自护送赵赟前往北京,拜见大明绍武皇帝朱聿鐭。这日早朝,张煌言领着朝鲜弘文馆应教赵赟向大明求援。在乾清宫上,赵赟一身白衣,满面泪痕,跪伏在玉阶之下,一面泪流不止,一面向朱聿鐭讲述了清廷对朝鲜的压迫,尤其是清廷要求朝鲜将即将登陆的倭军士兵提供粮草一事,详详细细的向朱聿鐭做了陈奏。赵赟离开朝鲜的时候,朝倭之间尚未兵戎相见。坐在盘龙金椅上的朱聿鐭听完了赵赟的陈奏,双眉紧蹙,面色犹如铜浇铁铸一般凝重至极,问群臣道:“大家说说,咱们大明该怎么办啊?”

郑成功首先道:“请陛下立刻派出我大明水师,截断对马海峡,勿使倭寇在朝鲜登陆。”

张煌言道:“现在倭寇恐怕已经登陆了。”

郑成功道:“就算登陆了,也要占领对马海峡,这样可以截断倭寇的后续人马。”

刘文秀道:“陛下,就算倭寇在朝鲜登陆也无需畏惧,我大明正好发兵征讨建虏。搂草打兔子,将建虏倭寇一勺烩了。”

白文选上前拱手道:“微臣愿作先锋!”

就在武将们摩拳擦掌纷纷请战之余,文官们一个个缄默闭口,没有一人站出来陈奏自己的意见。“哎——”朱聿鐭忽然一声长叹。杨廷麟问道:“陛下何故长叹?”

朱聿鐭看着一众文臣道:“周应期若在就好了。”

“如何好了?”

朱聿鐭以不无惋惜的口吻道:“周应期曾说过,如果朝廷经略辽东,他愿意随军行动,做全军的前锋。可惜啊可惜,天不假年啊!”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超品姑爷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父皇,请退位 乱世武夫